梅华
分享
发布于 IP属地佐治亚

华文教育席卷全球

华文教育席卷全球

梅华

2023年8月份,我参加了温州大学华侨学院举办的华文教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两个星期的课程安排满满的,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一百多位华文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让我了解了华文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和影响。

我去研修班学习晚了一周,研修班绝大部分是女士,有90多位,男士少得可怜,只有4,5位小年轻,呵呵,小年轻男士,兴高采烈,高兴坏了!

主要是来自欧洲各国,缅甸来了一个排,还有越南,老挝,俄罗斯,墨西哥,南非,美国,没有来自中东各国的华文学校的校长或者老师。我参加过两个大组的讨论活动,大家主要讲各自本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和自己学校的发展。

普遍的说法,就是华文教育在当地的需求极大,办华文学校刚刚开始,基本是从10多个学生,很快发展到几十个学生,几百个学生,上千个学生,一直发展几个学区,课后华文学校为主,也有全日制的华文学校。

发达国家如此,非发达国家也如此,如缅甸,越南,泰国,老挝的校长和老师们都表达了校舍不够,老师急缺,而学生太多了,欧洲各国也一样,有的小城市我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华文学校一样可以招收到几百位学生。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的感觉是中国几十年来迅速崛起,世界老二或者老三的地位,全世界都看在了眼里,中国人走出国门的源源不断,各行各业的都有:生意人,科技人才,工程队伍等等,华人的后代需要学习华文,华文学校应运而生。

其次,世界人看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学习华文的热情和投入越来越高涨,如果老外都开始学习华文了,我们华人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如今除了实体华文教育不断发展,线上华文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华文教师紧缺。

还有就是无论美国如何跟我们打贸易战,中国制造依然传遍全球,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实在要好的太多太多了,学习华文势不可挡。

也许我的分析还不够到位和透彻,但是这样一次学习让我看到了华文教育在全球的发展大趋势,只是比较遗憾的是本次研习没有来自中东国家的华文教育人士,让我们无法了解到,华文教育在穆斯林国家的发展现状。

研修学习要结束了,举办方同时举办了第三届欧洲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来自欧洲和全国华文教育的专家学者与会,做了专题报告,我没有听到专家关于教会在华文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的专题报告。事后,我跟一位来自厦大的,一辈子从事华文教育的专家说了我的想法和思考。

她说:他们真还是忽略了这么大一块华文教育的基地啊!他们没有想到,而我们身处海外的人是知道的,遍布全球的华文教会,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华文教育和影响无处不在。

其中的投入更是无私的,免费的,从无止步的,如果学术界要研究华文教育的现状,教会的投入和影响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无法忽视和略过,对吧。之后,我发了一张跟教会姐妹的合影给母校领导,说:她们都是华文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无私奉献,从不收费。

罗盛兰女士便是本次研修班上遇到的一位来自缅甸创办华文学校的校长。她描述自己如何创办华文学校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她一边讲一边哭,而我们几十位听众,一边听一边哭。她初高中的时候便立下了志愿,今后一定要当华文教师,教下一代学习华文。

华文这一说法是这一次研修班给出的,曾经我们是叫汉语,或者中文,而如今改叫成华文,世界华人为一家吧,一家人说一家人的语言。如果有外国人学习我们的语言,那就是学习我们华人使用的华文。我这样理解华文一词不知道准确还是不准确?

那个时候小罗还在读初高中,便告诉父母今后一定要当一个华文教育工作者,因为她自己便是华裔的后代,但是在缅甸,跟泰国接壤的金山角,在她那个时候教华文不是一个前途光明和收入丰厚的职业。小罗理想明确,意志坚定,她说自己这一辈子只想做这一个工作,就是教华文。

她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两块地,在她买的土地上搭建了简易的茅草房,她没有想到的是来她的学校学习华文的学生源源不断。生源根本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校舍过于简陋,教师极度缺乏,教室内的设备急需装配,一句话就是缺钱,缺人。我已经不记得,她说得时候为什么要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们又为什么跟着她哭得稀里哗啦的。

她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后来她应该是找到了愿意帮助华文教育的商会,商会的骨干应该也是以华裔为主吧,各行各业热爱华文教育事业的好心人,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为她的学校募捐集资,目前她在缅甸已经建起了3所全日制华文学校,每一所学校学生总数超过了千人。

罗盛兰校长今年只有30岁,她自己收养了11位无家可归的孤儿,给这些孩子当起了妈妈。她讲到最后,说:“我们缺华文教师,谁愿意来我们学校工作,我们可以付不错的薪水,一个月3千元人民币,在缅甸算是很好的收入了,学校里面有住宿,我们真得急需教华文的教师。”我想说:“我去吧,我带薪去你办的学校教中文,如果你一位华裔的后代能为华文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为无家可归的孤儿奉献青春,为什么我不能呢?”

我能还是不能呐,哪怕去她办的学校呆上一个月,一个学期,我呆得住,还是呆不住呢?有人跟我说:“你别发疯了,缅甸不可以去的,太危险了,社会治安那么乱,医疗条件也不可能好,你去了万一生病了,怎么去看病?天气那么热,你怎么受得了啊!”是啊,我受得了么?受得了么?她为什么受得了呢?

她那么年轻,为什么那么明白自己要走的路在哪里,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明白此生此世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的最爱在哪里?我们大家都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这便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的力量。我也身陷在其中,哪怕就是那一刻,那一天,那一个星期被她感染和打动,也是那么美好,那么孔武有力!!!

浏览 (97)
点赞 (1)
收藏
分享
评论